丹鸟物流的核心业务及在菜鸟体系的地位
丹鸟物流的核心业务及在菜鸟体系的地位
自2013年创建以来,菜鸟物流孵化于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电商生态系统中,通过整合社会化资源与自建物流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 2025年最新财政年度(对应自然年2024Q2-2025Q1),菜鸟物流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12.7亿元,过去5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8%,收入来自于国际物流服 务、国内物流服务及科技及其他服务。最大客户为内部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占比基本维持在3成左右。
丹鸟物流经多次迭代,从最初的落地配公司成为直营快递企业
丹鸟物流经多次迭代发展,2025财年(2024Q2-2025Q1)的营收预估约为120亿,占菜鸟国内物流总收入约26%。 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专注于区域性仓配业务。 2019年,丹鸟品牌亮相,在“新零售”概念下,其定位是构建一张高效的S2B2b物流网络,服务于阿里整个新零售布局。 2022年,丹鸟更名为菜鸟直送,强化送货上门服务并升级配送时效,服务阿里的同城零售战略。 2023年,年初阿里启动“1+6+N”的变革,随后启动菜鸟上市。为让上市步履走实,6月菜鸟直送升级为全国性自营品质快递——菜鸟速递,将服务天猫超市 的配送业务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主打的半日达、当次日达等品质服务,丹鸟物流是其背后实际的运营主体。 2024年,菜鸟上市并没有如期推进,3月阿里集团公告决定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并要约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
菜鸟(含丹鸟物流)目前为国内第三大品质电商物流公司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品质电商物流市场(指采用高标准仓库或具有时效性快递并承诺送货上门的电商物流服务)增长一直快于整体市场。 菜鸟近些年加快对阿里电商生态业务的服务能力,使得2024年按收入计,市场份额达到13.3%,位居市场第三大品质电商物流公司。 丹鸟物流作为菜鸟品质电商物流的重要载体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品质快递及逆向物流服务。具体而言,丹鸟物流通过全国自营网络为天猫、天猫超市、淘宝 等电商平台及消费者提供上门揽收、中转配送、逆向退货等一站式快速、可靠的快递等相关服务,并实现送货上门。目前,丹鸟物流已在全国约300个城市 提供业内领先的半日达/次晨达、送货上门、晚到必赔、全链路时效透传等高确定性履约服务。
丹鸟物流实控人的调整,是阿里快递物流战略转型的重要映射
从2013年菜鸟物流成立以来,其战略历经几轮调整:菜鸟战略变化:资产驱动→技术赋能→数智化+网络建设→体验驱动。当前,阿里巴巴集团正整体聚焦 核心业务,菜鸟则将重心转向国际物流和科技领域,主攻全球供应链、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递等“出海”赛道。 同时,菜鸟收缩国内物流业务但并未完全放弃: 目前菜鸟国内业务的菜鸟裹裹和菜鸟驿站已经回归淘天集团(阿里国内电商主体)、菜鸟供应链业务的聚焦资产管理,而伴随丹鸟物流被申通快递收购,阿 里国内电商核心基本盘的配送端基本盘,已经完成保障、接管或兜底承接。 菜鸟物流的战略实现路径,也由投资参股和并购转向收缩,2025年以来,已经陆续减持圆通速递、韵达股份。
快递行业新战国七雄格局的后续演化进程
电商平台的竞争策略和战略,根本上决定了不同时期快递市场格局
在淘宝天猫的电商业务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百世和圆通与淘系长期的战略合作和股权关系,两家快递公司获得了高于行业的件量增速表现。 阿里出于对京东的忌惮不接入京东物流,因此京东在17年和20年分别对百世和申通进行了“封杀”,导致两家快递公司的件量增速掉队,百世后被收购。 拼多多从2017年开始崛起,在快递供应商方面,发展初期选择了加盟制快递中阿里参股最少的韵达作为重点,并将兄弟公司极兔引入国内。 21年开始兴起的直播电商模式,对履约时效和退换货的较高要求,助力中通、圆通等成为了其主要合作伙伴,韵达在直播电商时代的落后。 2024年底开始,阿里自建的菜鸟速递开始战略收缩,将扶持重心转向参股最多的申通,并在25年初逐渐减持韵达、圆通等。
申通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提升,代替韵达进入前三
快递行业内各玩家市场格局的演进与洗牌,背后既有电商平台角斗的映射,更有对需求趋势判断下的前瞻性产能布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不同时期快递市场竞 争格局,是真正决定各家快递公司的“兴衰起落”的关键因素。 2022年后各家快递公司市占率进入平稳期(TOP8稳定在90%),意味着要拿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更激烈的价格战,快递总部和加盟商承受越来越大压力。 从21年底政策开始关注“快递反内卷”(怕影响快递小哥就业、影响快递网络的稳定性),延缓份额提升。今年快递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反内卷的大背景下行业迫切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公司本次公告披露的丹鸟物流业务单量规模,推算在收购丹鸟物流后, 申通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提升至约13.5%,代替韵达,阔别十年再次进入快递行业前三。
快递行业4+3的七雄格局基本确立,申通快递的战略地位确立
短期:总部降本进入瓶颈、加盟商盈利诉求和再投资现状,共同决定行业价格战的硝烟未散,但有政府干预和指导,价格战烈度和出清速度可控。 长期:已经呈现4+3的七雄格局(“3”即中国邮政民生托底保障,大概率顺丰凭借服务优势占据时效快递龙头;“4”即各大电商平台系各控制或自建一家 快递物流公司,目前京东物流已经较为清晰),其他加盟制玩家需要抢占电商快递龙头或绑定平台的战略位置,这一序幕徐徐拉开。 申通快递背靠阿里和菜鸟,获得在品质快递业务、产能投放等方面的资源支撑,可能超过韵达股份、困境反转。
申通快递收购丹鸟物流后双方的业务协同
增强申通快递在逆向退货场景的揽派核心竞争力
目前快递市场退货件在整体电商快递中的占比约5-6%,2025年预估日均退货件量约3000万件,占比相比去年提升0.5-1个百分点。 2024年,菜鸟速递(丹鸟物流)及申通快递合计拥有约18%的电商退货件市场占有率,日均件量超400万件。在今年收购丹鸟物流后,双方融合后,在电商退 货件市场成为仅次于顺丰和京东物流的第三大服务商。 电商平台为了保证消费者体验,逆向退换货快递能够给到快递公司相较于正向快递2倍甚至更高的价格,目前电商退货件市场价格在5-8元之间,相对于普通电 商件3-4元的价格,具有较大优势。当然退货件也对上门服务时效等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丹鸟物流服务天猫超市等自营品类所积累的能力,可以增强 申通快递在逆向退货场景的揽派核心竞争力。
申通支撑丹鸟物流降低成本,共同进攻中高端快递市场
顺丰、京东物流及中国邮政是国内仅有极少数可提供中高端快递(时效快递+品质电商快递)的物流服务商,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运营要求是顺丰和京东物流分 别占据两个市场的主要原因: 关键、稀缺的资源,如航空货运机队(顺丰机队规模占据近40%左右市场)、航空货运枢纽、机场起降时刻及空侧地面网络; 品牌知名度,因为客户倾向于信任并使用知名品牌的服务;尤其是体现在时效达成率、准时率等硬性指标方面。 2025财年菜鸟速递(丹鸟)在自有干线、终端网点、飞机数量及快递小哥数量方面均与可比友商有需要补足的差距,但预估的单票运营成本仍高于中高端快 递龙头的顺丰。因此,在能力存在短板的情况下仍有较高成本,所以申通收购丹鸟物流后,能够加快双方降本节奏,解决亏损抢夺中高端快递市场的难题,为 申通快递母公司贡献更多利润。
协同合作增强对菜鸟供应链业务配送环节的持续渗透
菜鸟速递(丹鸟物流)之前也承接类似京东物流的国内供应链的快递部分,客户主要为阿里平台(天猫旗舰店)上的品牌商家或部分高客单件中小电商卖家。 后续核心策略将是引导客户入菜鸟仓+丹鸟物流(或申通快递)配送。目前,菜鸟物流在国内供应链业务(即对标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上,目前阿里平台日均生成快递1亿件以上,但在服务自身生态平台的渗透率方 面仍有差距。因此未来申通快递联手丹鸟物流在阿里体系内的渗透率至少可以提升至京东物流的渗透率水平(20-25%),假设渗透率每年约5pct提升,平均 每年增加日均500万左右订单。
本次交易对申通快递业绩情况的影响分析
对单量及价格的影响:拉升5pct件量增长,价格逆转下降趋势
目前阿里系快递订单1+亿件/天,其中申通承接1500-2000万,高于其大盘市占率。2025年伴随并购丹鸟物流完成,申通快递可承接菜鸟速递(丹鸟)“按 需送货上门、退货件”等业务,包括退货件200-300万单,正向上门快递100-200万单。2025-2027年分别增加约12亿、23亿、25亿件快递。申通快递过去两年业务量增速持续领跑行业,但单票价格持续回落,但营收仍然保持20%的较高增长。伴随并购丹鸟物流完成,其6元左右的价格,让申通 快递未来三年整体价格维持稳定水平。 2025-2027年分别增加约2.13元、2.16元、2.10元。
对成本及盈利的影响:加速成本优化,但竞争压力减缓利润改善
在价格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受益于规模经济与成本持续优化,直营快递相对低毛利率,拉低申通整体毛利率;但由于产能建设、件量结构调整,单票成本继 续优化。 由于品质快递盈利能力高于经济快递,因此公司单票归母净利润有所改善。但考虑今年及后续行业竞争压力仍然存在,预计改善幅度不会明显提升。
联手菜鸟,融合后的产能需求补齐,可以支撑业务增长
即使市场最担心的产能建设的资本开支资金来源问题,申通目前联手菜鸟和投资方设立几十亿的物流地产基金,可以顺利解决产能投融资问题。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